刘采春
奴家名唤周德华,今下黄泉除情欲。判官言说奴丢四魄为爱恨情仇,判卷调观却无情人值世间情深。判官问:“淡鬼周德华,妳可是忘了什么啊?”我平答:“都已是忘了,奴怎可答得上啊?”他拉我上桥于河找,我瞧河中旧忆结果,偶听得河旁陈鬼怨唱“莫作商人妇,金钗当卜钱…朝朝江口望,错认几人船…”竟惊起旧忆河果欢哄“华儿乖乖眠,玉兔伴娇睡。甜甜入酣梦,醒来笑开颜。”判官道:“寻到了,四魄系在妳母刘采春上!”奴忘问:“刘采春?德华可不记得此人缘往…”
一果开爱忆归,爱忆时纷沓来…
春至花开灿,娘亲育我难。
晨起炊烟起,夜眠月色寒。
浣衣溪畔累,煮饭竈前殚。
缝补油灯下,辛劳腰背弯。
夏日骄阳烤,阿娘汗水浸。
田中禾苗侍,垄上果蔬看。
为我寻鲜果,遮阳举叶冠。
扇风驱暑气,低语哄心安。
秋来霜露降,娘耶未曾闲。
谷物收仓急,柴薪备屋全。
纺纱机杼响,织布线丝连。
制衣针脚密,护我暖身绵。
冬临风雪舞,屋内暖炉燃。
熬粥驱饥馁,添衣御冷寒。
教儿识文字,伴华读书传。
讲古通情理,启蒙心智明。
一朝战乱至,娘耶卷军中。
军卒欲杀之,忙道可拢心。
妻夫搭参军,台下喝彩纷。
演那滑稽角,逗乐兵将欢。
巧舌如簧妙,诙谐话语传。
眉飞神色动,手脚亦不闲。
引得哄堂笑,忧愁皆忘完。
扮那威武将,气势冲云天。
雌姿英发显,豪情壮志燃。
金戈铁马声,仿佛战阵前。
兵卒皆激昂,热血心中涟。
又为娇柔女,相思情意绵。
泪眼朦胧处,愁绪绕心间。
声声诉离苦,句句叹缘悭。
将士皆动容,思念故乡远。
战止归乡去,参军改独曲。
眉梢凝思绪,纤指轻敲扣。
曲谱心中构,念词纸上留。
轻声自吟唱,音韵绕梁周。
新词初成章,反覆细推究。
斟酌每一句,力求意深盼。
朱唇轻启时,妙语似泉流。
代情融其中,听者皆心愁。
秋风拂街市,歌声传四方。
阿娘刘采春,妙音惊八荒。
商妇结伴来,华服映春光。
初闻曲悠扬,神思皆飘荡。
朱唇轻开启,婉转如鹂吭。
声声诉离情,句句断人肠。
泪目湿罗帕,愁心寄远方。
一曲相思意,引得众心伤。
“此歌情深切,触动吾心房。
离家岁月久,思念满行囊。”
甲妇言未已,哽咽声难扬。
乙妇频颔首,赞语自唇张。
“曲调美且妙,词意韵悠长。
宛如春风拂,心间暖又香。”
丙妇眉梢动,笑中带泪光。
“歌声诉哀怨,宛若吾模样。
商人远行去,独留妾身忙。”
众人皆沈醉,氛围意未央。
或坐或站立,屏息静听详。
有的轻颔首,有的叹声长。
有的眉紧蹙,有的泪汪汪。
一曲终了时,良久无声响。
刹那掌声起,欢赞震台梁。
“此歌堪称绝,世间应无双。
愿君常吟唱,慰藉吾等殇。”
阿娘歌声妙,四海皆知晓。
婉转如啼莺,听者皆倾倒。
登台展风采,赚得金满抱。
归来见娇儿,笑颜如花俏。
为我添新衣,绸缎丝绫耀。
裁制美裙裳,针脚精心造。
送我入书堂,求学路途妙。
笔墨与纸砚,一应皆备到。
学堂钟声鸣,同窗聚一堂。
先生讲学罢,闲言碎语扬。
刘采春之名,竟被恶语伤。
同窗多无知,嘲讽意张狂。
“歌女无贤德,徒有娇颜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