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受伤的三人来说,也是不错的搭配。
杨锐锋将父亲杨凯德搀扶起来,将炕整理出来,放上小桌,准备吃饭。穷苦人家,餐桌之类的肯定是不可能存在的,吃饭都是在炕上。吃完饭,撤掉桌子,整理干净,又可以睡觉了。
杨家的人都端着碗,看着张准。
张准用力的搓了搓自己的手掌,又两手互掰,将所有的关节都弯曲得啪啪啪的直响,仿佛只有这样狠狠的折磨自己,才能疏泄内心的抑郁和憋屈。造反,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。
张准微笑着说道:“伯伯不要这么说,要不是伯伯你收留我,我说不定……反正,以后咱们家只要想吃鱼,就来找我吧!”
张准扫了一眼五个小伙子,长得还算可以,身高应该都在一米七以上,就是面带饥色,眼睛有点黄。没办法,普遍缺乏油水啊!一条鱼就让邻居们高兴成这样,可见平时生活的困顿了。
张准爽快的说道。
张准也准备这么做!
那三户死了人的军户家庭,收到两条鱼以后,居然将其中的一条,和尸体放在一起,然后用草席卷着,就这样草草的下葬了。负责下葬他们的杨凯德,对着苍天,老泪纵横的说道:“李老五,吴小七,张英,做哥哥的对不起你们。没有什么东西陪你们上路,这条鱼,你们就带走吧。”
杨子轩外号秀才,据说认识几个字,还懂得算术,是最文弱的。杨千强外号水货,不知道为啥有这样的外号。杨俊杰外号蝈蝈,其实蛮英俊的,不知道怎么跟蝈蝈沾边了。杨宏文其实挺斯文的,外号大将,这不知道是讽刺还是夸赞。
张准和耗子也落座了。全家八口人,每边刚好四人。杨凯德是一家之主,坐在最里面。下面依次是杨锐锋、张准、耗子,杨敢生和娘亲黄氏、姐姐杨映菡、妹妹杨凌雪坐在另外一边。张准的位置,刚好对着杨映菡,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。
黄氏的眼角,情不自禁的有些湿润。
浮山所,不就是很好的根据地吗?
杨家屯的这些人,不就是最好的班底吗?
重新回到棚户区,张准站在空地的中央,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想什么。眼前这一切,实在是太令人难受了,所见所闻,都令人肝肠寸断,催人泪下。但是,他又隐隐感觉到兴奋。因为,隐藏在他心底的造反念头,再次活跃起来。
张准实在无法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日子。
这,就是杨家屯军户的真实写照。
夜幕降临的时候,整个杨家屯,都飘荡着炖鱼的香味。
军户们抓到大鱼,最重要的,就是熬鱼头汤。对于长期缺乏营养的军户们来说,鱼头汤是很补的。当然,要是能弄点豆腐来就好了。遗憾的是,杨家并没有黄豆,也没有钱买黄豆,豆腐是不用想了。
凭什么别人可以绫罗绸缎,自己却只能穿着破棉絮?
最终,每个被打死的军户,都带着五条鱼上路。
他是个闷葫芦,平时极少说话,要他称赞别人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今天算是破天荒了。他的确也是饿坏了。天天吃野菜,吃草根,没有肉吃,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,还要每天准备几百斤的柴火。从崂山到杨家屯,距离可不近,挑着一百多斤的柴火,每天来回两趟,其实累的够呛。听说有鱼吃,自然是忍不住食欲大动了。
这,就是大明朝穷苦百姓的真实写照。
由于钱粮被拖欠了太久,去年过年和元宵节,杨家屯都是一片的死气沉沉,根本没有任何的欢声笑语。最惨的还是昨天元宵节,早上去闹饷,下午就被打的伤痕累累的回来,还死了三个人,妇女们都哭成一片,真是惨不忍睹。
以前有军户死去的时候,都是赤条条的下葬的,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东西陪葬。甚至,连他们身上的衣服,都要被剥下来,留给自己的子孙继续穿,不能轻易的浪费了。
“你们每人准备一杆竹枪,六尺长,一寸宽,一头尖,一头钝,明天早上到红石滩等我。”
“玉麟,我是杨致远,外号虎头……”
耗子有些担心的说道:“那样一来,你扎到的鱼,可能就少了。”
“吃饭啦!”
任何事,你不给我一个说法,我就给你一个说法!
耗子不知道哪里去了,好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