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了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爱了小说网 > 一人之下,烽火铸铁 > 第569章 三一同归(69)

第569章 三一同归(69)

也去了冬奥会”;陈念台则抱着只最小的和平鸽,在它翅膀上亲了口,留下个湿漉漉的印子。

送别的车队刚出村,就看到两岸竹的新苗在路边排成行,每棵竹苗上都挂着片竹制的小旗帜,风一吹,像片跳动的火焰。陈砚知道,这些竹子会记得,有群中国人,曾用最温柔的手艺,诉说最坚定的信念。

春节前,冬奥村传来消息,和平鸽成了最受欢迎的礼物,很多外国运动员都在社交媒体上晒照,说“这只竹子做的鸽子,比金牌还珍贵”。有位台湾运动员特意发视频,说要把鸽子带回台湾,挂在自家的竹楼上,“让它每天看着玉山,也看着大陆的方向”。$,天>禧-=&小?说#¨/网±′ ?更1e新^最1全)±

除夕夜,竹艺坊的人聚在竹楼里守岁。沈砚秋打开视频,和台北的竹艺铺连线,两岸的徒弟们举着酒杯对饮,唱着同一首《难忘今宵》;春杏抱着陈念台,在他耳边教他说“台湾是中国的”,小家伙奶声奶气地跟着学,逗得满屋子人直笑;陈砚则翻开爷爷的竹篾册,在最后一页写下:“竹可焚,不可毁其节;人可离,不可断其根。”

窗外的烟花在夜空绽放,照亮了院子里的两岸竹,竹梢的积雪簌簌落下,露出下面泛着青的新枝。陈砚知道,这故事还长着呢,就像这竹子会一年年长高,就像陈念台会一天天长大,就像千万个牵挂会慢慢变成团圆。而他们要做的,就是守着这炉火,守着这片竹,守着心里的根,让每个春天,都有新的竹苗破土而出,让每个冬天,都有温暖的念想在心里发芽。

竹楼的灯亮到天明,炉子里的火映着满屋子的笑脸,陈念台的笑声像串银铃,混着竹丝碰撞的轻响,在岁月里酿出最醇厚的味道。那是家的味道,是中国的味道,是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顺着竹香找到的,根的味道。

惊蛰这天,竹艺工坊的院子里飘着淡淡的竹香和泥土的腥气。陈念台已经三岁了,扎着两束小辫,正蹲在两岸竹的新苗旁,用竹制的小铲子给竹苗培土。他脖子上的\"两岸统一\"竹片被晒得发亮,是春杏每天用香油擦过的,说是\"让念想也沾点过日子的香\"。

\"台台,慢点挖,别伤着竹根。\"春杏抱着刚绣好的竹制屏风走过,屏风上用彩线绣着两岸的风光,左边是阿里山的姑娘,右边是长城的烽火台,中间用金线绣着棵枝繁叶茂的两岸竹,竹梢上停着只竹制的和平鸽。

这屏风是要送给北京冬奥纪念馆的,作为永久展品。沈砚秋正在给屏风装竹制的框架,框架用\"九转连环篾\"编的,轻轻一推,屏风就能旋转,把两岸的风光都展现在眼前。

\"昨天纪念馆的人打电话,说要给这屏风设个专区,\"沈砚秋擦了擦额头的汗,\"还说要请咱去讲讲这屏风背后的故事,讲讲两岸竹的来历。\"

陈砚正在调试新研发的竹制投影仪,机器的镜头是用两岸竹的竹节打磨而成的,投出的影像里,两岸竹的生长过程被放慢了百倍——根须在土里纠缠,枝叶在空中相拥,像对久别重逢的亲人。他指着屏幕对围过来看热闹的孩子们说:\"你们看,竹子都知道要往一起长,咱人更得记着这份情。\"

正说着,林溪举着手机跑进来,声音里带着兴奋:\"师傅,台北的竹艺铺火了!有位台湾艺人照着咱的和平鸽,做了组'两岸团圆'竹雕,被选为台湾省送给冬奥纪念馆的礼物,雕的是两岸的孩子在两岸竹下一起编竹筏!\"

视频里,那组竹雕栩栩如生:大陆的孩子举着竹篙,台湾的孩子握着竹篾,竹筏上放着个竹制的地球仪,仪面上用竹丝编着\"一个中国\"。最动人的是竹筏下的水纹,用竹丝编着无数个\"归\"字,像条永远流动的河。

\"这才是真的手艺,\"陈砚感慨道,\"能把心里话刻进竹里,让谁看了都懂。\"他让林溪把竹雕的照片打印出来,贴在\"念想墙\"上,旁边就是春杏的屏风设计图,两张图放在一起,像幅完整的\"两岸团圆图\"。

入春后,两岸竹艺交流中心正式成立了。中心的大门用整块两岸竹雕刻而成,左边刻着\"同源\",右边刻着\"共流\",门楣上是用竹丝编的\"中华民族\"四个大字,阳光透过竹丝的缝隙照进来,在地上拼出片流动的光斑,像无数个跳动的音符。

成立那天,老和尚带着镇魂寺的僧人来了,还带来了用镇魂竹雕刻的\"和平钟\"。钟声敲响时,院子里的两岸竹突然沙沙作响,竹节上的花纹竟在阳光下连成了句话:\"两岸一家亲,共筑中国梦。\"

\"这是竹灵显圣了,\"老和尚双手合十,\"说明天道人心,都盼着团圆。\"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