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折 粮草丰足民心稳
阴平道的冬雪化得晚,三月里的田埂还结着层薄冰,踩上去\"嘎吱\"响。,兰¨兰*文.学_ ^追-最*新,章`节¢
姜维蹲在麦田边,铁肢轻轻拨开冻土,露出底下泛着青的麦芽——这是去年深秋种下的冬麦,比往年早出苗半个月,叶片上的绒毛沾着晨露,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。
\"将军您看!\"负责屯田的老周头扛着锄头跑过来,粗布褂子的肩头磨出了毛边,他手里攥着把刚拔的杂草,\"这麦子根须扎得深,去年用羌寨的羊粪当底肥,果然管用!\"他往远处的打谷场指了指,\"估摸着能比去年多收三成,够咱归义营吃大半年的。\"
打谷场早已热闹起来。十几个归降的魏军士兵正用新做的石碾子轧场,石碾子的木轴涂了桐油,转起来\"吱呀\"响,碾过的麦秸变得柔软,像铺了层金毯子。
一个叫王二的前魏兵光着膀子,古铜色的脊梁上汗珠滚成串,他去年还是邓艾帐下的粮官,现在却成了屯田能手,手里的木杈耍得比谁都溜:\"将军,这碾子比洛阳军粮处的好用!刘老爹教的法子,在碾盘底下垫层细沙,麦壳脱得干净!\"
粮仓建在向阳的山坳里,是用夯土和青砖砌的,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,墙角还堆着几捆干艾草——防鼠。
张达正带着几个士兵往粮仓里搬新收的土豆,这些土豆个个圆滚滚的,是从月牙泉边的沙土地里挖的,表皮带着淡淡的红纹。\"这窖挖得深,能存到明年开春。\"张达拍了拍粮仓的土墙,\"王颀带着工兵营在窖底铺了层石板,还留了通风口,去年存的红薯一点没坏。\"
狼女的白马在粮田间的小道上跑过,马背上驮着两袋新磨的面粉,是羌寨的妇女用石磨磨的,雪白细腻,比魏军的军粮精细多了。\"各个羌寨都送来了粮食。\"她勒住马,银枪往地上一顿,枪尖挑着个布袋,里面是饱满的青稞,\"牦牛寨的首领说,等青稞熟了,再送三十石来,还说要派十个羌女来教咱做青稞饼。\"
刘老爹拄着拐杖,在粮仓周围转悠,时不时用拐杖敲敲土墙,听听声响。老人的耳朵背,但听土声辨虚实的本事没人能比。\"这墙还得再糊层黄泥。\"他指着墙角的裂缝,\"去年那场春雨大,得防着渗水。\"他突然压低声音,对姜维说,\"那些归降的魏兵,最近常凑在一起说悄悄话,得派个细心人盯着。\"
姜维点了点头,铁肢在粮仓的木门上轻轻敲了敲。木门是用铁梨木做的,上面包着铁皮,锁是新打的,钥匙由三个士兵轮流保管,少一个人都打不开。\"王二他们不是有异心。\"姜维看着远处正在晒麦种的魏兵,\"他们是想家了,昨儿个我还听见王二在唱陈仓的民谣。\"
正说着,王二突然跑过来,手里捧着个陶罐:\"将军,尝尝俺娘们做的酱菜!\"罐子里是腌好的萝卜条,撒着辣椒面,油光锃亮,\"俺让探亲的老乡从陈仓带来的方子,就着青稞饼吃,开胃!\"
姜维拿起一根尝了尝,又辣又脆,确实爽口。他看着王二黝黑的脸上淳朴的笑,突然觉得这比任何军报都让人安心。\"好味道。\"他拍了拍王二的肩膀,\"告诉弟兄们,等麦收结束,每人发两斤酱菜,再给家里捎封信去。\"
王二的眼睛一下子亮了,转身就往魏兵堆里跑,大喊着\"将军给咱发酱菜啦\",引得一片欢呼。刘老爹看着这场景,拐杖在地上轻轻点了点,没再说话——他知道,人心这东西,有时候就藏在一碟酱菜里。
夕阳西下时,粮仓的烟囱升起了炊烟。归义营的士兵们和屯田的百姓聚在打谷场,分享着新做的青稞饼和酱菜,笑声、说笑声混在一起,惊飞了檐下的麻雀。
姜维站在粮仓顶上,望着连绵的麦田和远处的烽燧,铁肢握着的地图上,阴平道的屯田区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——这里不再只是防线,是能长出希望的土地。
第二折 厉兵秣马练新军
阴平道的校场建在落石滩旁的平地上,地面用夯土砸得结实,连草都长不出来。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,归义营的士兵们就已经列好了队,甲胄上的霜花在晨光中闪着白,像披了层细雪。
姜维穿着玄色的铠甲,铁肢按在腰间的佩剑上,站在将台上。台下的士兵分三列:左列是蜀汉旧部,握着长矛,队列最整齐;中列是归降的魏军,手里多是环首刀,眼神里带着股不服输的劲;右列是羌骑,马背上的弯刀闪着寒光,狼女站在最前面,银枪斜背在身后。~零+点\看~书^ `最.新!章?节?更*新·快~
\"今日起,演练新阵!\"姜维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