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了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爱了小说网 > 岁时宴 > 第10章 女帝的科举经济策

第10章 女帝的科举经济策

试行,三月可平米价,节省国库银两柒万伍仟余。"杜衡高举算盘,朱砂染就的珠子定格在一个醒目的数字上。

裴琰突然冷笑:"杜侍郎这算盘,怕不是打了三十年才算出结果?"

话音未落,殿外传来急促的鼓声。京兆尹满头大汗地捧来急报:景安渠畔千余民众自发聚集,手持《九章算术》竹简,高呼"愿试平准"。

沈知白嘴角微扬。她早就通过暗卫得知,徐延年昨夜将策论草稿悄悄送给了那位老河工。没想到民间反应如此迅速,这无疑给了她绝佳的机会。

"传旨。"女帝拂袖起身,九凤金钗划出炫目弧光,"即日起设平准监,专司物价调控,徐延年领从五品监事,首接向朕负责。"

这道越过常制的任命,像柄利剑劈开朝堂沉寂。崔衍的玉笏"当啷"落地,裴琰袖中密信被攥得粉碎。而此刻长安西市的粮商们正慌忙改换价牌——他们豢养的胥吏传来消息,新任监事正是那位在策论中写下"吏清则米贱"的寒门学子。

---

暮色再临时,徐延年独坐平准监值房。这间位于皇城角落的简陋值房,两个时辰前还是堆放杂物的仓库。此刻案头堆着各地粮价奏报,其中一页被朱砂圈出"洛阳斗米二百钱"的字样。

窗外飘来焦糊味,徐延年知道那是崔府后院在焚烧账册。他摩挲着老河工送来的陶碗,碗底还沾着几粒发霉的粟米。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,与户部连夜拨动的算盘声奇妙地交织在一起。

"徐大人。"一个年轻书吏怯生生地站在门口,"杜侍郎派人送来的《盐铁论》珍本,说是陛下特意吩咐的。"

徐延年接过那部装帧精美的典籍,翻开扉页,一行朱批赫然入目:"朕与卿,同心破障。"笔力雄健,正是女帝亲笔。

他心头一热,正欲细读,忽听窗外一阵骚动。推开窗扉,只见景安渠方向火光点点,隐约可见百姓们举着火把,在水边排列着什么。借着火光,徐延年看清了——那是用算盘组成的巨大图案,正是《九章算术》中的"均输"模型。

"大人,要派人去看看吗?"书吏问道。

徐延年摇摇头,眼中映着远处的火光:"不必。那是民心。"

他转身回到案前,展开一张空白奏折,提笔写下《平准十疏》的标题。笔尖与纸张接触的瞬间,远处平准监新铸的铜钟悠然响起,声震九霄。

---

紫宸殿的烛火彻夜未灭。沈知白面前摊开着三份文书:徐延年刚呈上的《平准十疏》,杜衡计算的《三省节流策》,以及暗卫密报的《五姓七望囤粮录》。她执朱笔在最后一卷上画了道猩红的斜杠,恰似一把出鞘的利剑。

萧景琰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内:"陛下,暗卫来报,崔衍与裴琰密会于裴府后园,与会者还有三位粮行东家。"

"可探得内容?"

"他们计划在洛阳率先发难,借漕运之便囤积米粮,造成长安粮荒。"

沈知白冷笑一声,从案头抽出一份地图:"传密旨给洛阳留守,让他按第三策行事。"她的指尖点在地图上的景安渠,"另外,那位老河工找到了吗?"

"找到了,正在偏殿候着。"

女帝起身,九凤金钗上的明珠在烛光下流转:"带他来见朕。记住,不要惊动任何人。"

当晨光初露时,新任平准监的铜印被郑重盖在诏书上,印文"衡平天下"西字在宣纸上渐渐晕开,如同正在蔓延的新政风暴。而此时的崔府祠堂内,崔衍正跪在祖宗牌位前,手中握着一把祖传的青铜钥匙——那是开启崔氏秘密粮仓的唯一钥匙。

"父亲。"崔琰怯生生地站在门口,"祖父让您去书房,说裴中丞有要事相商。"

崔衍缓缓起身,将钥匙收入袖中。走出祠堂时,他抬头看了眼天色——东方既白,新的一天开始了。但他清楚,这不再是世家大族能够为所欲为的一天了。

长安城的晨雾中,算盘声、马蹄声、漕船破水声交织在一起,奏响了一曲变革的乐章。而在景安渠畔,那位老河工正用粗糙的手指在沙地上画着一道道算式,周围挤满了前来学习的百姓。沙地边缘,几个孩童用树枝模仿着大人的动作,稚嫩的手指在泥土上划出歪歪扭扭的数字。

平安监的铜铃在晨风中叮当作响,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。

# 算珠惊雷动九霄 寒门初试掌权衡

平准监的铜印在宣纸上烙下印痕的刹那,长安城上空滚过闷雷。

徐延年抬头望向窗外,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路上,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仓皇奔走。那时各大粮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